艺术家推介Recommended更多>>

茅台国韵系列葡萄酒精心调配酿造,适合日常饮用、员工福利(M10),喜庆婚宴、公司庆典(M30),孝敬长辈、高端客户馈赠(M35)

────────────────

【以下内页广告位】

您当前的位置:艺术视点​网 - 专题资讯
 

中国书画名家臧思怀艺术人生访谈录

发布时间:2014/11/25|作者:艺术视点网|来源:中国企业报道 www.ceccen.com|浏览:662次

   初读臧思怀先生作品时,笔者感到有些意外,这种意料之外是源于作品中老辣圆熟的笔墨与书写者年纪的“不相符”。臧先生是1953年11月生人,至今算来也不过六十岁出头,这个年纪在中国书坛也只能算是初有所得的“年轻人”,但观其作品技艺的炉火纯青却如八旬开外之有成书者,不由让人感叹创作者天赋秉性之高。

中国书画名家臧思怀艺术人生访谈录

臧思怀

   在记者采访时,臧思怀先生谦虚而诚恳地言道:“说实话,我平时不愿接受访谈,也无意给自己做什么宣传,是因为我真觉得自己一直处在学习的路上,没什么可值得展示的。如果要说,那也只好谈点学书的体会吧。”笔者随着访谈的深入,全程领略了“臧氏艺术”的修习历程。

   臧思怀先生笔名一心,是河南淮阳人。据传原始社会时期,淮阳为太昊伏羲氏和神农氏之都,且是伏羲、女娲抟土造人故事的发生地,也算是华夏民族起源之所在。在这样一片人文底蕴渊远浓厚的沃土上,历代不乏辈出之人杰。如今,臧思怀先生也以书法艺术的形式,为守成和发展这千古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臧先生与书法的结缘始于幼年时期一种难以名状的喜爱,每当看到家乡过年春联上的字,便深深为之着迷。尤其是刚上小学时,看到一幅横批为“五谷丰登”的对联,他当即捡起树枝在地上模仿字样,得到爷爷的夸奖和鼓励。自此以后,臧先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愈加浓厚。从小学时的大字课开始,一直踏实坚定地研习书艺,终于“耕耘”出属于他的书坛“五谷丰登”之盛象。

   师古真学 渐进而成

   臧思怀先生给人印象是一个刚柔相济性格的人。观其作品,也如其人有柔有刚。从他的作品中,既看到致远宁静的气韵,同时又能感到浓郁的阳刚之气和洒脱的率性。而这种看似矛盾却又融容相合的艺术特质,是源自于臧先生近40年部队生活的锤炼,军旅生涯赋予他的军人豪迈气概便顺然流露于书法中,故在其作品里,总会有一种骨立挺拔的气质精神。

   虽是军人出身,但臧思怀先生却不乏文人的细腻和敏锐。对于书法修习,他始终能掌握枢要,深得主旨。在他的艺术生涯中,特别注重师于古法的临摹之习。从儿时“永字八法”之启蒙开始,随后又于唐楷入手,遍临欧、颜、柳、赵、褚诸体;并对行书、草书、隶书都有深入研习,“二王”、米芾、孙过庭、黄庭坚、张旭、怀素等大家书帖是他长期临习的典范。在访谈中,他最强调的也是临帖师古的重要性和实效性。

中国书画名家臧思怀艺术人生访谈录

四条屏

   “在学书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精临法帖。法帖里有‘真经’,最能体现前人作书的方法和经验。明末清初的著名书画家王铎曾说过:‘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可见师法古人是何等重要。临帖是写好书法的必由之路,是万不可忽视的。当然,临帖又要持之以恒,不能松懈,不能浅尝辄止。只有‘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地临习和研究到位,写起来才能做到心手双畅,达到心手合一的境界。”

   臧思怀先生虽重师古,却不泥古。在其作品中,能感受到厚生朴拙、质实而神炼的临帖基础,每一次运笔的提按之轻重、偃仰之起伏、映带之顾盼都能感受到内含精气的古法恪守,亦能于其笔运的游走中看到自我情怀的彰显。这种长期心摹手追的技与艺之相溶相生,也让他逐渐悟道书韵内质之意趣所在。

   “临贴还要追求形神兼备。先细致地分析古人字法、笔法、章法,仔细琢磨字体的结构、线条、布局及墨法等,在不断的对临、背临实践中打好基础,力求形似;之后就要把着重点更多的放到领悟书道、揣摩艺术上,以获其神采,得其气息,并通过反复的实临和意临,力求临出高境界。”

   臧思怀先生主张经常临帖与适度创作相结合。他的创作是在继承传统中求突破,在亦古亦今中求新变的渐进过程。任凭当今书画市场如何火爆,他始终能葆有一份舍近利而向长远的淡泊心境和理智。这种沉潜的清醒让他对守成与创新有清晰而明辨的思考,更在长期践行中让自己坚持的“先进后出”、“先专后博”之观点得到提升和发展。

   “临帖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书写技艺,最终把字写好。要达到这一目的,我的体会是,临帖和创作需要紧密结合。光临不创就不会运用,而只创不临则写不出高古。只有坚持临和创的统一,运用临帖指导创作,在创作中针对问题强化临帖,才能临岀好效果,创作出既有古韵又有自己风格的上乘作品。”

   在臧思怀先生创作的作品中,观者能够感受到两种情怀——沉实而灵动。其中有雄浑宽博的力透纸背,又有飘逸洒散的一挥而就,但始终都是在章法谨严的规范中抒怀情思。观其作品,已然不只书法艺术之审美享受,更能看到深入骨里的中庸恪守之智。沉稳内擫是其内心写照,而疏逸洒放则是他的个性追求。

   “我个人而言是特别喜欢行草书创作的,因为行草书笔运的使转、提按、组合和变化等都非常丰富,可谓逸气勃发,有血有肉,非常鲜活而灵动,能够充分地抒发内心情感。如果把握得好,行草书更可以写岀大势,写岀气象。”

   观臧思怀先生行草之创作,在圆转流畅的章法中渗入创造性的奇险之结构,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之态势,且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秀逸,精神郁勃,风华自足。且工于传统用笔,字韵峻拔刚断,笔势坚劲,亦如丹崖绝壑。通篇作品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豪放秀逸,时有高妙。

   从臧思怀先生的行草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笃学遍临的大成之集,综晋、唐、宋、元各家书风,且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融入自我情感,再于创变求新中取得突破,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丝毫没有刻意之取巧。

   崇艺于心 不止研修

   臧思怀先生曾被评为“2013中国书画500强百佳人物”。他对书法意义的理解及其文化价值的珍贵性都有着深刻之领悟,且把书法艺术性放置在人民性的高度上去认识和追求。

   “书法不是单纯的写字,她承载的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艺术结晶。所以我一直认为,艺术就是艺术,是很纯粹的东西。作品风格可以多彩多样,但都应当尊重书法的艺术性,坚持艺术标准,始终往提高书法的艺术含量上努力,使作品能给人以精神享受,能在为人民大众服务、推动书法艺术这一国粹的发展上起到积极作用。”

   艺术实力的增强,固然有天赋之因素,但更多的是靠后天刻苦研修。臧思怀先生为修炼书艺,除长年师法古人,还多次参加中国书协等高层次书法函授学习和交流活动,不放过任何形式的修艺机会。他几十年从军从政,习书时间少,只能靠公务之余。平时的休息时间尽量减掉娱乐和应酬活动用于习书,就连出差乘飞机、火车时也求艺于经典法帖。在研习书法上,正如他的“一心”之笔名,一心一意,乐此不疲。

中国书画名家臧思怀艺术人生访谈录

杨慎词《临江仙》

   “ 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要想写出很有艺术性的作品,必须拿功夫说话。书法里面的奥妙太深。我的感受是,应当始终把书法当作学问做,以严谨的求索态度去深钻细研,这样真往艺术上用苦功,必定会收获成功,也会收获快乐”。

   臧思怀先生现为中国文化艺术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书画艺术促进会常务理事、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书画院特邀书法家、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艺委会委员、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东方书画院副理事长。其书法作品曾入展香港世界华人艺术展和全国、省、市书法展且多次获奖,入编《中国书画家精品集》、《中国书画500强》、《中国行书选集》、《中国宋词书法大典》和中国邮政全国发行的庆祝建国65周年主题马年邮品,并在《书法导报》等全国和省市及军队报刊发表;还参加海峡两岸等境外书法交流,多幅作品被境内外机构、友人收藏,二零一四年九月被中国企业报道誉为“中国最受企业关注的书画名家”。

   中国人民艺术家协会理事会曾对臧思怀先生的作品做出“整体形态美”、“点画结构美”、“墨色组合美”之“三美”评价,但笔者有意再加一个“气韵生动美”。方家皆知,气韵之修是使作品精气内含的重要成因,是根本。而形态、点画、墨色则是在此基础上的神气外露之展现。若论此,臧思怀先生作品应是“四美”之品了。

   当谈及今后的习书打算,臧思怀先生有着更高的追求

   “我还有不少差距,仍然需要继续努力。好在现已退休,可以专注地研习书法了。我觉得,自己虽然年过六十,但真正属于我的艺术人生才刚刚开始。有道是艺无止境。我要下更大的功夫学习探索,着眼高远,习书不止。”

   正如臧思怀先生所感,属于他的艺术道路还会很远很长。对于书法艺术的研习来讲,他可谓是风华正茂的鼎立之年。如今的臧先生,以深厚渊实的积淀和虚怀潜定的心境继续攀行于艺术追求之路,我们祝愿并相信他的书艺之花一定能绽放得更为臻丽!

相关阅读
 

艺术视点网 www.zhhdq.com 版权所有,网站内容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