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保利与淘宝联手在线拍卖, 8月18日国内首个艺术品移动电商--翰墨千秋艺术交易中心APP正式上线,再到国美在线开设艺术频道,艺术圈关于电商的话题就从未间断。今日,艺术类移动电商市场似乎又暗潮涌动。
但多数业内人能清楚的意识到,艺术电商不同于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成熟的传统电商模式未必适合艺术电商的运营和发展。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国内艺术品大众消费的意识需要引导,艺术品在线消费习惯需要养成,艺术电商市场的诚信力需要强化,只有土壤肥沃才能盛开艺术电商的发展之花。
艺术电商,传统艺术市场的网络升级?
传统艺术市场一直存在赝品横行等问题,画廊等机构因地域限制,处于被动成交的状态,不能很好的“走出去”与艺术藏家和买家互动。艺术电商的出现,成为众多艺术经营机构的一个梦想和奋斗目标,那就是把艺术品搬到网络上去销售,面向国内庞大的网民市场。
艺术电商的出现,是否对传统艺术市场造成了威胁呢?客观来讲,虽然目前中国艺术电商尚未撼动艺术品传统交易市场,但是给传统艺术交易市场敲响了警钟,潜在的威胁巨大。一旦整个艺术品在线消费的意识和习惯养成,艺术电商同样如淘宝、京东一样彻底改变大家的艺术消费习惯,颠覆传统交易模式。
可以说,艺术类电商是传统艺术市场与互联网的一次融合和接轨,也是艺术市场的一次改革与创新。革命需要时间、经验和坚持,艺术电商也是如此。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艺术品电商市场的进步,才是最科学的。
艺术品电商的移动化趋势明显
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内6.18亿网民中, 5亿人在用手机上网,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已经提升到81%。传统电商市场已经迅速在移动电商领域进行拓展。从去年翰墨千秋抢先进入艺术品移动电商领域,上线了国内首个“艺术交易中心”APP,多数传统艺术电商也纷纷摩拳擦掌,欲强势袭来分得一杯羹。2015年,中国艺术品移动电商市场势必会掀起一场激烈的市场争夺战。
据翰墨千秋官方数据显示,其“艺术交易中心”APP的下载量已经达到50多万人次,上线10个月时间,通过线上线下的OTO模式达成交易1500多万元,成功签约与代理销售1800多位艺术家,同时与国内保利、瀚海等12家大型拍卖机构达成战略合作。翰墨千秋与香港高盛联合投资700万美金,五年内构建国内移动电商领域最大的艺术家数据库、艺术品数据库和藏家数据库。在刚刚结束的2014成都国际金融理财博览会上,翰墨千秋更是将“艺术品投资与保值回购”项目亮相西南市场,开展艺术品与金融理财的跨界融合,并获得众多投资群体的青睐与咨询合作。
艺术电商:到底可以“商”到谁?
艺术电商的市场在哪里?谁又是艺术电商的准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艺术电商到底可以“商”到谁?这些问题,多数艺术电商人都在思考。
显而易见,艺术电商的消费群体是涵盖专业级艺术藏家和买家的,同时面向的是广大网民中具有艺术爱好、收藏爱好和投资喜好的网友群体。专业级别的艺术藏家是市场的主流群体,如何引导这里不在赘述;中国巨大的网民市场中,如何引导艺术品在线消费呢?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大问题。
艺术品投资和收藏,不是高净值群体才能玩的起的游戏,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参与进来进行收藏和艺术消费。这才是中国艺术市场潜在的未被开发的蓝海。畅想在相应国家文化建设与复兴的今天,大众能消费几百元购买一件艺术品,用于家庭装饰、节日送礼、艺术鉴赏和投资,则蕴含巨大的商机。如何引导大众的艺术消费潮流,提高艺术爱好者的网络购物意识,则是摆在广大艺术电商品牌面前的问题。翰墨千秋艺术交易中心一直倡导和普及“消费型艺术品”,满足不同群体投资、收藏、礼品馈赠、家庭装饰等需求。这仅仅起到的是一个抛砖引玉的功效,有待艺术电商品牌一致的普及和引导,共同提升行业的公信力,才能让大众真正接收艺术品电商,形成消费习惯。
艺术电商如果不能触及到大众消费,对于传统艺术市场就无法形成革新和地位撼动。纵然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尖端技术,即便借助成熟的传统电商运营模式,也无法推进艺术电商市场的良性发展与进步。这或许就是艺术电商品牌需要改变思路来迎接挑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