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鲁生先生将黄可华的作品定义为“意象摄影”,我读黄可华先生的作品,得到的最大感受就是:意象单纯。关于“意象”,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中国传统美学的概念。我认为它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是针对黄可华先生个人,更是构建中国自己摄影理论的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顾群业与黄可华合影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意象”的定义为:“神用象通,情变所孕”。他认为主体精神通过“意象”与外物达到融合,只有拥有了意象之后,创作才可能进入“窥意象而运斤”的境地。就此而言,摄影如果拍山是山,拍水是水,就无“意象”可言。而读黄可华先生的摄影作品,他拍的“山”在文理或云雾缭绕之中寻求一种精神,不论是他的梅里雪山还是泰山奇石都充斥着一种坚韧的精神和博大的情怀,他的“水”也赋予了一种天地的灵性,水本是无形的,而我们却能感受到黄可华本人的性格。在他的“羽”系列中,天鹅不再是我们惯常所见的天鹅,而是一种力与美的象征,它们展翅的姿态有种人类不可逾越的崇高。而在他拍摄的夕阳下的枯荷,仿佛超越了时间和永恒。
黄可华作品
黄可华作品
真正的摄影创作无论拍什么,其实都是拍自己,当然这个“自己”,是“天人合一”的自己。我想,这就是“意象”的本意了。
黄可华先生的作品并没有丢弃具象的捕捉,却超越了具象的表现,赋予了摄影作品以灵动的气息,我们能够从他的画面中感受到一种“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的韵外之致。今天的世界发展太快,在越来越注重物质和科技发展的时代,很少有人在拷问自己的内心,尼采宣布上帝死了,黑格尔宣布艺术终结,这些均反映了人自身的焦虑。但是焦虑没有用,人类还得走下去,艺术还得走下去。在今后的日子中,艺术的审美作用将具有一种不寻常的意义。艺术家在这个时候能够坚守自己并有所突破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黄可华先生的作品透过世间繁杂,回归本真。在浮躁和喧嚣的今天,这样的作品具有引领性:我们到底要倡导什么,宣扬什么样的价值观?而透过意象、关照当下,正是黄可华摄影的旨归。
施小安说“黄可华先生的水、鹅、羽,还有泰山神画等作品,他表达的每一种东西都很单纯,而单纯、简约是一种最高级的艺术形式”。我感觉这个评价很中肯,意象这个词源于中国,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并不是说只有中国的艺术讲意象,实际上无论东方西方,能一直流传的作品都是意象单纯的作品。黄可华先生的作品追求一种“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诗学境界,超越了抽象与具象,从而成为“意象单纯”之经典。
究竟怎么才能做到“意象单纯”呢?很多学者提到黄可华先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宏观到微观的表现,朱宪民说是“用独特的视角发现泰山独特的色彩和线条”,韩喜凯说“自古至今登东岳者众,但没有发现一人能看穿巍峨的山石里竟有颇具灵性的动物和植物”。表面看,这好象是在说一种观察能力,但实际上这反映了一种人生境界。潘鲁生曾评价“他创新的意象摄影从未停留于自然状态的表现,而是延展至文化的图式、人生的境界,用创造性的意象诠释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内涵。人们往往可以从作品中感受到水墨画的生动气韵,体味到清、淡、简、远的美学原则,理解中国文化‘单纯、深沉、灵敏、博大’的特色,并不断生成对深远精神境界的体悟与追求”。
因为“单纯的意象”,需要出自艺术家单纯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还要在出世和入世之间找到平衡点。它不仅是艺术的境界,更是人生的境界。黄可华先生的作品尊崇自然,他的选材一般是在自然中取景,因此在作品中能够更好的感受一种“诗的意象”,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后来哲学家海德格尔基于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时代背景有据此提出了他的哲学思想。人,及一切存在者应该诗意地存在,诗意的安居。这是一个美好的希冀,而黄可华先生却将这种美好的希冀孕育到了他的作品中。他用艺术的敏感和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捕捉到了大自然生机盎然的意趣。有个词叫“万物静观皆自得”,就是说,艺术家要站在出世的高度,清醒的静观和旁观,再经过提炼和审美处理,创作出“入世”的作品。这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需要艺术家达到一定的境界,站在一定高度。显然,黄可华先生就提炼出了这样的作品。他的内心里对自然怀着热忱,才能够利用摄影这项技术进行捕捉,然而相机在他手中并不只是单纯的工具,而是连接他与自然的必不可少的媒介。他想用这种方式表达,于是将一颗对自然、对艺术热忱的心投入到其中去,完成了一项能够向世人展现他心中自然美的壮举。李贽的“童心说”强调艺术家应该保持“赤子之心”,就是说艺术家要像孩子一样单纯,但是这个单纯是在历经沧桑,透视万物之后,是一种理性和成熟的单纯。做艺术其实是做人,中国人讲“天人合一”,我感觉黄可华先生就是这样,他拍摄作品,目的并不是要出作品,而是把拍摄作品作为自我完善的方式,其实是在完成自己,是一个“天人合一”的过程。这种由心而出的作品,才能引起共鸣,形成共通的价值。
所以,我觉得黄可华先生的成功之处,就是做到了在出世和入世之间游刃有余,保持了一种和世界的最恰当的关系。在这种心境下出来的作品才是意象单纯的作品。这在当下是有引领意义的:我们所处的世界,纷繁复杂,从视觉文化的角度来定义这个世界,这是一个“花花世界”。而看透繁杂,回归本真,正是黄可华先生的作品带给我们的启示。
顾群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12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