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推介Recommended更多>>

搜索微信小程序(葡萄酒醑)●茅台国韵系列葡萄酒精心酿造:适合日常饮用、员工福利(M10),喜庆婚宴、公司庆典(M30),孝敬长辈、高端客户馈赠(M35)●

────────────────

【以下内页广告位】

您当前的位置:艺术视点​网 - 展览信息
 

纸上·至上

发布时间:2012/10/12|作者:艺术视点网|来源:艺术视点网 www.zhhdq.com|浏览:1572次

主办单位:玖层美术馆

策展人:长风

参展艺术家(按拼音排序)

 陈羲 冯藏予  冯国东(已故)观一 何宏伟 胡声平 李枪  墨冲  唐城  卫保刚 吴以强 吴幼明  薛滔  杨洋  张震宇

开幕酒会:2012年10月20日(周六)15:00

展览时间:2012年10月20日-2012年11月20日(周一闭馆)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艺术东区9号-玖层美术馆

主办单位:玖层美术馆

纸上·至上

海报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最早发明纸的国家,造纸术最早始于西汉,而东汉元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而非发明了纸,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蔡侯纸”的出现因其精细而普遍运用。公元六世纪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有两篇文章专门记载了造纸技术,这样,造纸术开始向邻国朝鲜、越南和日本外传,不久以后高丽、新罗不仅掌握了造纸技术还把造纸的技术不断提高,到了唐宋时,高丽的皮纸反向中国出口。公元7世纪中国的造纸技术通过战争和贸易传播到了中亚,再由阿拉伯帝国传入欧洲,17世纪欧洲主要国家都有了自己的造纸业,到了19世纪中国的造纸术已传遍五洲各国。1797年,法国人尼古拉斯·路易斯·罗伯特成功地发明了用机器造纸的方法,从西汉起中国人持续领先近2000年的造纸术终于被欧洲人超越。

纸上·至上

陈羲 作品

 我们不得不承认科技的落后是一切落后的先导,17世纪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后,解放了人性提高了科技的发展,人类现代文明从此发展,而东方一直停留在闭关锁国和残酷的朝代更替中。中国人是纸(宣纸)的最早的受益者,这源于他们的发明和创造,同时也受制于对纸的解读,纸本的模式传承以及笔墨对纸的教条化,完全限制了中国艺术自由发展的方向!而出现一种笔墨游戏和玄之又玄的道统思维意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所谓的中国绘画(国画)已经完全受制于传统的儒道释的图解以及官商办事的高档礼品,丧失其原初兴起时的那种自然和随性!所谓的回归传统、民族性和地域特色等完全成了个人狭隘的民族主义和道统思想形式。

纸上·至上

唐城 作品

 我们没办法回避一个事实就是我们怎么用纸来阐述自己而不再受制于纸,不在于纸质的贵贱,随性在什么纸张上都能发挥自我!中国因为道统思想的束缚和朝代的更替,对于纸张只限于笔墨书写而没有进一步的发展,而西方特别在文艺复兴以后人性的解放,大大拓展了对于艺术的不同审美趋向,对于纸张的要求也越来越广泛,素描纸、白卡纸以及水彩纸等纸种的出现,很快的提高了不同的艺术领域的发展。而中国在五四以前还仅仅局限于宣纸独有的品种,艺术的品评只限于士大夫式的文人画种。五四运动以后西画渐进,出现了蛋彩、油彩、丙烯、水彩、油画棒和亚麻布等不同材质的运用,也大大拓展了不同画种出现。现今谁都无法改变的事实,随着科技的发展纸张的多样性、普遍性以及废纸再创作,艺术再也不受道统思想的强制而出现其多元化的发展。

纸上·至上

卫保刚 作品

 这次展览意在强调一种纸的概念,通过对纸的发生和发展是我们更好的认识纸的历史,纸发展到现代只是艺术家选择的优劣得所,它只是我们再利用的工具而已,在纸上怎样做作品和用纸怎么做作品成为自己发挥的自由尺度,不受传统观念对纸的限制以及道统思想的狡辩阐释,才是我们今天自由化创作的根本。本次展览邀请了16位艺术家都是自由的、随性的在纸上画画和用纸做自己的作品。其中11位艺术家都是利用便宜的、廉价的甚至是废报纸和废杂志在上面画画。还有5位艺术家是用廉价的皮纸,废报纸以及杂志通过洗、揉搓、挤压、粘贴等手法做成自己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完全打破中国传统以及现代人对纸的认识,纸在他们眼里只是一种材质或仅仅是被用来创造作品的工具。

纸上·至上

杨洋 作品

 本次参展的艺术家胡声平、李枪、薛滔、张震宇和吴以强都是用纸在做自己的作品,不同的是胡声平还原一种纸的原初状态,让纸(对象)成为作品。而李枪、薛滔、张震宇和吴以强四位艺术家不仅仅是废纸利用的环保行为,而更多的是对中国媒介的一种质疑和消解。

 胡声平先生是最早“用纸”做作品的人,这源于他在85时期就在新闻出版社搞编辑的缘故,离开架上绘画而从事纸上制作,那时候他大量地用新闻纸(不同的工业用纸)通过印刷加工后制作自己的作品。这段时期胡声平先生的纸制作品都是和绘画的理念有关的,如印刷错版、烟熏火燎、纸浆以及那些烫伤的洞。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中找寻自己的符号!到了90年代他开始回归纸的原初状态,把买来的纸通过水泡、在洗衣机里清洗,而后用传统的手工做法再制作一张纸,让对象成为作品,不再强加自己的理念和符号,而顺其纸质的规律和自己的性情自由发挥,那些带有“毛边的纸”就是一种言外之意对纸的最好阐释!

纸上·至上

周丽 作品

 张震宇、吴以强和李枪都是“以报还报”式的还原一种报纸和杂志的艺术概念,不同处他们在做的过程中都有各自的理念和想法。张震宇的“报纸作品”是在一次他看报纸的时候,觉得报纸的有些信息很烦,偶尔不自觉地用颜色把报纸的文字和图像涂掉,掩盖掉的报纸他觉得很有意思,信息没有了,报纸还是那张报纸。这样,他开始用丙烯、涂改液涂掉文字,改掉图片,用雕刻刀刮掉图文,很象盲文的一种效果,但不可阅读!吴以强也有如此的经历,他在云南的体制内上班的时候就对日常报纸感到生厌,不同的是他在上面并不是“诋毁”,而是通过夸大人物形象式的篡改其内容,图文并不并茂,而显得滑稽可笑!如果说张震宇和吴以强的“报纸作品”一开始“以报还报”式在消解报纸的新闻性,同时也对那种“霸权”的报纸媒介提出一种质疑!那么近期他们的作品就分道扬镳了,张震宇把报纸或杂志打成纸浆再制作一张报纸,在白卡纸上挑字、挑图制作一张报纸或书籍。用“以报还报”方式是那种虚假的媒体还原一种虚拟的真实!而吴以强更是越走越远,他说,我的意图不再停留在篡改报纸图文,而是对纸上传媒的毁灭和重构。······媒材转换和抽象形态来表现个人的意图,把个人阅读过的平面纸媒通过挤压、堆砌手段使之成为视觉的元素又是造型的语言。接着他不断的用纸做实验,把纸打浆或揉碎制作成抽象的形体而内文相互错乱,信息无法识别!把纸打浆做成现实的实物!使纸完全的不是纸的概念而仅仅象沙子和水泥一样是盖房材料任他去玩了。

 李枪的“撕纸作品”来源于他在北京多次搬家所剩的好多废书,他说书不但能读,也能撕,于是他把这些废书开始做“减法”撕掉多余的,留下需要的那部分图像,他撕出的形象多半是新闻图片的事件性人物,也是“以报还报”通过把新闻和时尚杂志撕掉、找形还原到引起自己所感兴趣的“新闻”形象!在新闻和媒体的假象中还原那种事物的真相。今天我们在制造媒体和消费媒体,李枪通过“做减法”撕书来消解媒体的新闻和文字,使“书”还原到内在的真实!

 薛滔从2000年开始至今一直用报纸做自己的作品,由直观的感觉、立体的雕塑感直到更深入的语言探索,还原事物的本质,但他并没有“以报还报”式的还原一种报纸和书的概念上,而是把作品还原到动作和材料的本身。个人艺术的回归其实是内心朴素情结的彰显!

 在纸上最早做画是中国人,这得益于中国最早发明了纸,在宣纸上用毛笔和墨作画是中国的传统。中国绘画(宣画)发展了上千年的历史也深刻得形成了其欣赏习惯和模式,同时也限制这个画种发展。不同的是当下随着纸的多样性,也就出现了好多不同的画种!也就有了我们本次做展览的初衷!在纸上画画的11位参展艺术家都有他们的探索性和实验性!他们的纸上作品都带有一种不限于纸或者在什么样纸上画什么样的画。无论是抽象还是表现,或者是中国式意象都在尺寸之间的纸上发挥的淋漓尽致!我相信这都是艺术家对生活的那种深深体验才得出的感受!

 这次展出的冯国东先生(已故)的作品是在他患癌症晚期,05年3月至12月7日去世期间在不同大小的纸上画了将近上百张自画像,这些画是他对自己艺术上的一种挑战,让人很震撼。他连咽唾沫都难以咽下去,无法进食,无法说话,身体只是一堆骷髅,而用艺术精神去减轻病痛,对着小镜子画自己成了他解决痛苦的唯一的方式。这些自画像有竖着画的,横着画的,最后是躺着画的,直到生命的结束。他画的自画像完全是对自己一生贫困潦倒却对艺术精神追求的描述,而更多地是他把艺术视为第二个生命的人。

 陈羲的纸上作品也是画头像,不同的是他说他只是想培养自己的视觉习惯,他花了三年的时间随意性的画了上百张头像,这些头像没有特指性,但却都是芸芸众生的生老病死和嘻笑悲苦的形象,他用这些形象来体验自己的绘画感!打破自己原来那种固定的审美模式,为以后经营大画时能够走出来!他笔下的人物完全打破那种特指性和叙事性,不断的在做减法,减到极致的时候,就只是一个视觉习惯!让那些有见解的东西不再束缚自己,而追求一种自在感受!让心空掉,多一些偶然的东西!我更能体会到那种“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一门深入”的佛家苦修艺术的境界!

 唐城的作品也是在A4纸用油画棒画的,他过去也尝试过不同工具在纸上作画,最后选择油画棒是想在那一瞬间体会那种星星点点的光亮感,唐城的作品追求一种绘画的原始状态,随意、自由更靠近自我的心性,他笔下的人物充满着原始的笨拙、变形甚至略略僵直,但不妨碍性欲的本能以及多变的愉悦性!他说,他只有在作画中逃避现实的一些苦难而寻找一种暂短的快乐感,从而使自己生活有种多姿多彩的乐趣!

 卫保刚和冯藏予的纸上作品都是因为在生活的窘迫下而在一些废报纸和废杂志上自由自在的画画,没有纸的限制反而能随性发挥。不同的是冯藏予的作品都是生活的即兴之作,他把生活中有意无意的那种状态随意的放在纸上,把好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加上一些无关痛痒的文字自由的混搭在一起,显得散漫而好玩!冯藏予从小喜欢画画但没有经过美术学院的科班训练,这样反而像巴塞利兹那样能够在纸上自由发挥。而卫保刚从98年读美院时候就有在纸上随意画画的历史,他把在纸上画画,作为自己每天的功课,象“写日记”一样。2001年他来宋庄时,我就看到他的大部分纸上作品,主要是画个人生活在宋庄的境遇,个人的迷失、生活的尴尬以及经济的拮据五味杂陈全都倾倒在那一张张废纸上!卫保刚的作品并不局限材料,而大部分是在各种纸上用各种颜料随性作画。2008年他开始学佛,很少画画而一心向佛,反思中西文化的差异,静修、参禅悟道、体悟自己的心性!近期他的画风更多的在一种把自己人生的纠结打开,画儿-化之,打开!画面更多的体现那种大开大合的空性境界。

 杨洋的作品也是用绘画来记录每天的心情日记,她的画不拘一格充满着鲜活的气息,因为她在享受那种画面感,在纸上用笔随性地记录着那些片段的记忆,或是生活中的人和事;或是听音乐;或是游历过的一段场景;信手拈来皆成佳品。这次展出她的纸上作品大多是用色粉笔画的黑白画,远离生活的常态而对人生以及战争的反思汇聚成自我之情!能看出她那种恻隐之心和慈悲的心境!

 周丽的纸上作品大部分是画在白卡纸上,有些都是别人裁剩下的边角料,她却能在上面画的很随意,白卡纸、炭笔、毛笔、油画棒以及墨汁等她都能运用自如!画的天真烂漫!周丽早期从国画起步,但她完全舍弃了那种传统国画的戒律,那种笔墨游戏!很随意,画自己心里想象的那些好玩的、拟人化的动物。她笔下的动物都像是夏天在脱毛,毛发飘落,乱飞,她说,要体现动物的一种抗争感和运动感,一种真实生长的力量和现实不一样,更像一种人的状态。

 吴幼明的作品一直在关注人在这个社会如何活着的问题,还有就是自身在这个社会中内在的修为,本次展览也展出了他的这两种形式的纸上作品,一种是他手抄的并非“书法”的作品,在这里我不强调他的书体,而更多的在于他对中国各个地方暴力拆迁事件本身的那种关注点,以及用一种抄写的方式把这些恶性事件得以昭示!另一种是他在纸上画的那些不断重复的线,近于抽象,却能平复自我的心境,他说,在黄石的乡派出所当警察的时候就开始画这些“无聊的线”,特别是开会听领导讲话的时候,觉得乏味和无聊,就用一种无聊的方式来解决心里的无聊感。来北京后他从有形到无形,最后直指内心的一种感受,有种欲说还休的境遇。只在于不断的平复内心的情绪!

 墨冲这次展出的作品是在纸上反复地画那些象杂草疯长的线,他说这是他生活在城市边缘的一种生存环境,在荒草中他看到了那种真实的生机。“似杂草,而非杂草”!这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概强调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境界与逻辑!其实墨冲的这批素描作品更象一种抽象,我们探讨一个问题时更多的在于一种材质所对艺术家思维的限制,中国的传统绘画多限制于宣纸,强调于书写形式,而更多在于思想的保守和对界定事物的把玩,游于意象,几近于表现主义,但大且不同!墨冲的素描作品更多在于那种炭笔或木炭条在素描纸上那种游刃有余的线,更多在于情趣和放松的方式来体现那种情绪感!

 何宏伟的作品一直在探索一种个体的绘画语言,所以他不断的尝试和实验不同综合材料的运用,本次展出的是他在纸上综合材料的一些作品,通过废报纸和白纸之间粘贴后,再用墨、丙烯任意涂刷,使画面随性而恣意。同样观一的作品也是在白卡纸探索自己的抽象语言,他在白卡纸上运用颜色的流动和沉淀后的痕迹,以及层层的刷痕,在偶然性的机缘中来体验那种细微的差别性,他是在宏观的世界中寻求一种细微的微观世界!这种自我式的微小变化恰恰是中国文化的内在价值体验。

 今天我们生活在漫天飞舞的纸的世界里,我们无法回避各种纸媒,更不幸的是我们生活被纸媒所虚构甚至被欺骗,想往真实的自由,阐述自我的存在是我们至上的艺术追求!

2012.4.-2012.9.

相关阅读
 

艺术视点网 www.zhhdq.com 版权所有,网站内容未经授权禁止使用!备案号:京ICP备20230294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