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22年6月2日-2022年7月15日
展览机构:悉尼中国文化中心
展览地址:澳大利亚悉尼市卡斯尔雷街151号1层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悉尼总领馆 悉尼中国文化中心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承办单位:成都市对外文化交流中心 重庆潢新品牌策划有限公司
展览支持单位:UP-ON 向上行为艺术档案馆
参展艺术家:李胤、简丽庭(中国台湾)、任前、孙海力(英)、童文敏、向庆华、杨方伟、张晋
画展海报
展览介绍:
水系成都:1990年代以来的生态艺术
文/王岩
“汶阜之山,江出其腹”。 古蜀先民逐水而居,因水建城,巴蜀文明与水息息相关。对成都而言,水是地方记忆的载体。《成都河流故事》、《水与成都》、《古代成都的水系与植被》等物证为后人提供了接续历史的可能性。此次展览以“水系成都”为主题,旨在以“水”为线索梳理成都城市演进的脉络,同时从生态系统的角度重新看待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发掘出重新建构城市生活的方式。当前,全球疫情大爆发,各城市的复原能力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包括艺术界在内的全社会都应该重新思考如何确保城市生活的可持续性以及如何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培养信任感。
《循环式曲水流觞》 简丽庭 2021年作 尺寸可调 装置 不锈钢、造浪泵、罐装啤酒、纸本铅笔
作品描述:
《循环式曲水流觞》是一系列作品,包括了循环的水槽、相关图纸,以及因应展场而设计的装置。它包括以下几个概念: 首先是“曲水流觞”。这是一个古老的文人集会活动,通过自然或人工的水渠,将酒杯漂浮在流水上供人取用。并且这种通过流水作为动力的装置,也存在于其他仪式化的宴饮活动中,比如“流水素面”。 其次是“循环式”的概念,在工业生产中,循环装置意味着节约与高效率的现代化生产逻辑;在日常的文化活动中,它则带来一种因为物体持续运动而产生的乐趣,比如在餐饮中的“回转寿司”、玩具中的“轨道车”。 其三,将“曲水流觞”和“循环装置”相结合,意味着在古代文化活动和现代化生产方式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虽然我称之为“为了古人的”,实则古人可能觉得这是不切实际、多此一举的方案。这种联系的主旨不在于解决古人的问题,相反的,陌生感和荒谬性是乐趣之所在,比如模组化的、可以任意组装的水渠,以及漂浮在流水中的罐装啤酒。 最后,我称之为“素描”(disegno),目的是通过追溯“素描”这个意大利术语的原始意义,将素描在英语翻译的历史中逐渐区分出的“design”和“drawing”重新整合起来,并通过素描这个手脑并用的创作活动,思考艺术家在当代艺术范式中的身份。 在这个过程中,我试图通过“为了古人的素描”这个较大的概念来包含多种形式。它可以是雕塑、装置、绘画、文献等形式,也可以混合多种风格,或者混肴艺术与设计的学科分界。我期许我的作品是有点用处但不是太有用,看着一般却有点奇怪。这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野人献曝”,日常生活因为被刻意关注而变得陌生化,我们则从中获得某些乐趣,甚至启发某种自我修养。
《穿过傍晚的黑龙潭》 杨方伟 2017年作 可变尺寸 装置 椅子、不锈钢板
作品描述:
黑龙滩水库依靠都江堰引水灌溉,系都江堰灌区府河、锦江支流,自北向南贯穿成都,于仁寿黑龙滩镇人工开凿而成的一个囤蓄水库,是建国以来四川省修建的第一座大型蓄水灌溉工程。2017年与朋友们一起在此地游玩,傍晚乘坐一叶扁舟穿越水库,直至天色渐暗。一路上与艄公闲聊当地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本事,对我们而言水库是一片风景,对当地人而言黑龙潭自然景观的背后却是一片关系的场域。从其建造的历史,到现在严密的航运、渔业资源管理,直至本地渔民依靠水库发展起来的经济产业,都在网络中扩展、编织各自的空间。这件作品将傍晚零散印象、所见风景,转化成装置形态,试图揭示另一种人与自然、水系的关系。--杨方伟
上世纪九零年代,美国当代女性艺术家贝特西·达蒙在拉萨和成都展开了“水的保卫者”活动,现在看来我们很难将其划归为一场单纯的艺术行动,在这场行动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创造,科学、艺术、生态整合为统一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塑造城市的进程中,艺术在其中则成为城市有机体的活力之源,激活人对水的物质想象。就如博伊斯的“社会雕塑”,用经过思考的创造来行动、用深深根植当下的体验来生活,那么这个社会就会破除一种机械化的、制式的、丑恶的、资本主义洗脑式的框架和形象,而变成一种活生生的、充满温度、如水一般的有着爱和创造不段流淌和循环的有机体。
《在藏区写生》 向庆华 2018年作 120cmx95cm 布面油画
作品描述:
《在藏区写生》是根据一张水彩稿放大完成的,我觉得它很像藏区初夏的印象。我把董希文的《汲水的藏女》里面那个人物形象放到画面上,再加上一个写生的人物,完成了这张画。小时候,我听父亲讲武松打⻁,想象中的景阳冈对应的是我家后面的一个山坡。回想当时的情景,我是用已知的 事物在想象未知的事物。于是,我把《在藏区写生》改成傍晚时的样子,再加上老⻁,成为 《景阳冈》这幅画。在画这幅画的过程中,画面上很自然地留下些点状的痕迹,有点像北斗七星。我提取出《景阳冈》画中的线条,并强化构成北斗七星的那几个绘画痕迹,突出它们之间像北斗星的形状关系,完成了《许愿》。 “汲水”是中国艺术家反复谈论的创作主题。古人把北斗七星的形状联想成舀食酒水的斗勺,七星位居北方属水宫。 --向庆华
《安宁1》 李胤 2017年作 50cmx50cm 布面油画
作品描述:
在这高速运转的社会中,何以对抗都市速度这头猛兽,唯一能做的只有沉浸在独自的角落里,用冰的坚贞冷毅来遮盖住现代的轰鸣,用水的温柔敦厚来承载人类最质朴的心愿。
--李胤
巴什拉在《水与梦》中提出,“物之物性唯有在人的意识的深处,才有显现的可能,物质元素与人的诗意想象始终处于不断互相深入、渗透与积累、变形之中。”当我们提及水,若仅仅停留在 “清凉、荡漾、沉浸” 等联想时,想象与物质的碰撞所诞生出来的词语是一种“移情”,是无节制的融入,无助于对水的本质呈现。水的深处蕴涵了本质、未定型、流动、富有活力的原始能量。诗人在水中看到了静默与孤独,看到了奥菲利亚死亡和纳西索斯情结,水作为物质的想象得以诞生。九零年代至今,以水为灵感的创作在成都不断发生,艺术家不断在与水的对话中调整自身与外界的关系,“水系成都”也是以“诗的尺度“审度、建设生活,用人文精神、灵魂回归来稀释僵硬的生存系统。
此次展览拟邀请九零年代以来自然生态环境持续关注并创作不息的艺术家,在成都发生过的以成都平原水系为研究对象或实施现场的当代艺术作品 及研究性项目,包括但不限于行为、录像、摄影、装置等类型的作品,并伴随展出“水系成都”相关的实物和文献资料,同期将围绕这一主题举办一系列艺术讲座和分享会。展览希望再次以艺术的方式邀请观众共同思考当下的生存境遇,通过水这一物质,建立起自身与自然、社会以及他人的联结。
展览文献:水的保卫者项目、活水公园项目
水的保卫者项目:
1995年7月底至8月中旬,在成都市中心府南河锦江宾馆宾江公园一带,美国“水的保护者”协会和成都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主办的一场以“水的保护者”为主题的艺术创作活动,美国和国内各地区的10多位艺术家应邀来到府南河河畔,进行了持续半过多月的系列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创作。美国“水的保护者”协会发起人,活动策划人,艺术家贝特西?达蒙女士还进一步提出创意,在成都府南河畔建立世界上第一个以“水的保护”为主题的城市生态环境公园即:活水公园,1996年成都市政府采纳创意方案,列入府南河建设项目,1999年实施建设完成。
活水公园项目:
“活水公园”是成都市一座具有国际声誉标志性的公共环境艺术景观,长期以来,从市民到国内外的学者专家及政府领导人参观考察络绎不绝,1998年荣获得第十二届国际“优秀水岸奖”最高奖,国际环境设计研究会和美国“地域”杂志联合设立的环境地域设计奖,2004年4月被命名为四川省环保教育基地,同年10月被命名为成都市环保教育基地。2010年“活水公园系列组雕”荣获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提名奖。
摘自《“水的保护者”叙事--1994·1995成都本土生态二三事》,文|张颖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