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推介Recommended更多>>

茅台国韵系列葡萄酒精心调配酿造,适合日常饮用、员工福利(M10),喜庆婚宴、公司庆典(M30),孝敬长辈、高端客户馈赠(M35)

────────────────

【以下内页广告位】

您当前的位置:艺术视点​网 - 展览信息
 

“苍松远声”崔振宽师生展

发布时间:2023/12/15|作者:艺术视点网|来源:艺术视点网 www.zhhdq.com |浏览:150次

展览时间:2023年12月17日-2024年1月21日
展览机构:西安崔振宽美术馆
展览地址:西安市灞桥区柳雪路996号
策展人:张渝
学术主持:张渝
主办单位:西安崔振宽美术馆
协办单位:西安崔振宽美术馆二楼3“4“5展厅
承办单位:陕西夏阳青舍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参展画家:崔振宽 石英 井融飞 李天海 许可

“苍松远声”崔振宽师生展

展览海报

展览介绍:
 文/张 渝
 范仲淹之后,山高水长的先生之风,莫过“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八个字。其境界之大,堪为压卷之作。但是,云山之苍、江水之泱里,先生之为先生,学生之为学生,先生之于学生的意义,似乎还是李白的诗句更为妥帖:“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基于此,我选择“拔地苍松有远声”这句话,作为壬寅年崔振宽师生展的题目。

“苍松远声”崔振宽师生展

《方济众先生故居印象》许可 2021年作 138x138cm 中国画

 作为画家,崔振宽苍松拔地,卓然独立于中国画坛。从明代程邃“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焦墨山水到当下画坛,在焦墨山水领域内,还没有哪位艺术家的焦墨山水可以超迈崔振宽。从严格意义上说,崔振宽的焦墨山水已经抵达前无古人的境界。说这样的大话,很容易让人说冒失,但时间会证明,就像它曾经证明哥白尼的预言一样,证明我的大话是严谨而认真的。
居高声自远
 不过,作为先生,“远声”另有特殊的意义。应该知道,远声中,除了崔振宽自身的声名,还有他的弟子门生。所谓文脉传承,更多的体现还是要看其“远声”是否雅正。“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的前提是不能“断流”,否则徒憾终生。这也是自古及今,各种“师生展”层出不穷的一个原因。

“苍松远声”崔振宽师生展

《无锡古镇之一》许可 2023年作 68x48cm 中国画

 崔振宽先生究竟有多少学生?我不清楚。我只知道参与此次师生展的学生是石英、井融飞、李天海、许可。
 老师与学生,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可是,究竟如何学?所谓的“似”难道不是“学”之一种?一些专业话题,一旦笼而统之,往往失之矫情。什么是学?如何学?王国维评词,给了我很大启示。在他眼中,“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而“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李煜,字重光。王国维此处的李重光就是我们常说的李后主。李后主之所以感慨深,在于神秀,而温庭筠、韦庄只在骨肉皮相。由此看崔振宽师生展作品,先生崔振宽之所以苍松拔地,眼界高远,是因为其作品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学生中,石英在先生的苍然中得云之淡雅;井融飞在先生的忧思中传苦涩之美;李天海在先生的朴拙中金石为开,注重构成的意味。最年轻的许可,则三人行必有我师。他广收博取,在心为志,发声为诗,一直在风骨、隐秀的美学范畴内沉潜往复,从容含玩。一枝四叶的崔振宽师生展,其源为一,其流则四。

“苍松远声”崔振宽师生展

《云深不知处》石英 2021年作 146366cm 纸本水墨

 四位学生中,有词秀者,也有句秀者,更有词句两秀者。但从更深层次看,先生崔振宽在造境的层次上创作,学生在写境的维度上努力。所谓“造境”者,如神来之笔,无意间接通天地,举重若轻;写境者“对自己情感及所观察之事物而摹写之,咏叹之,以发泄所储蓄之势力”。“写境”与“造境”,固然有高下之分,但即使是王国维也不得不承认,“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师生关系中,有人为了强调老师的奉献精神,往往喜欢“落红”的意象,比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其实这是误解。师之为师,护花是责任,但“护花”不意味着一定要“落红”,而是以枝干的形式,不间断地输送养分。这方面,还是郑燮《新竹》说得好:“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师与徒,新与旧,不是非此即彼,不共戴天,而是日光七彩,融于一白。唯其如此,北宋唐庚有诗云:“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顺便补一笔“苍然”这个词的释义。在这句诗里,“苍然”是深青色的样子,不是本文“云山苍苍”中的苍茫之义。
 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范宽以山水知名,为天下所重。真石老树,挺生笔下,求其气韵,出于物表而又不资华饰。在古无法,创意自我,功期造化。”当代画坛,能如范宽之评者,崔振宽庶几近之。在这样的先生指引下,身为学生,幸运之外的意义是如何使自己的创作更为辽阔,进而在音高、音强、音长与音质的语音四元素里更加系统,也更加全面地成为“苍松远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多年以后,当人们谈论苍松远声的话题时,我希望他们能够记得这个展览,记得参加展览的人。当然,我也希望他们记住写文章的我。
 长安城里寻常见,崔公堂前几度闻。参展的画家,无论先生,还是学生,我都不陌生。我也就很自然地想起杜甫那首《江南逢李龟年》的诗,夏日初盛,又是落花时节,逢君,也逢这个展览。虽然只是写关于这个展览的文章,但字里行间,有声音升起,如大江大河。

相关阅读
 

艺术视点网 www.zhhdq.com 版权所有,网站内容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