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24年4月26日-2024年5月19日
展览机构:大连美术馆
展览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胜利街35号
策展人:朱小钧 李同
艺术总监:孙天娇
协办单位:艺术阿尔法 雅昌艺术 大道文化 跃海投资 陕西西安南湖美术馆 漫艺术
展览海报
展览介绍:
童振刚:辽阔而孤独的航程
熟悉童振刚的朋友,提起这个名字都会有一致的共识:50后里最勤奋的艺术家,能量巨大的创作者,不断尝试新材料和新母题的探险员,摔断很多骨头依然疯狂工作的老顽童。
这些年来,他坚韧、笃定、持续创作:手稿、水墨、抽象、新媒体作品以丰沛的规模出现在展览中。他始终保持着飞行员般饱满的热情和体力,在辽阔而广袤的夜空之中,不断向前。大多数时候,他是独自一人在巨大的工作室中创作,在我看来,这是艺术家自己选择的夜航西飞,这注定是一段「辽阔而孤独的航程」。
展览作品4
抽象:重复作为一种方法
童振刚的这批抽象新作,以层层叠加的方式构建画面,各种颜色在画布上推波助澜,排山倒海。语言学有一个概念「语义饱和」,就是你对一个熟悉的事物,因为太熟悉,你已经视而不见,看不见它,但它还是强烈的影响到你。童振刚的「饱和语义」,就是用密集的排线,一遍又一遍在画面铺陈和布局,他用令人惊叹的重复营造结构,这种重复不再是一种技法,而是一种情绪,一种魔性,一种浓郁的情感和信念,力重千钧。这些貌似简单的重复和叠加,构成了这一系列作品的动机:不断的重复,不断的铺陈,将每一种颜色,作为新一轮创作的开启。
而重复作为一种单纯的方法,又天然地去承接和建设作品结构,一波一波,一浪一浪,潮汐一样起伏,在我看来,他这种苦行僧式的方法,更像一种朝圣时五体投地的礼拜。
以纪念碑式的尺幅铺陈画面,观众是能感觉到压迫感的,但童振刚在破产的玩具厂买到了数千件很多我们的童年的经典布偶,对他们的重新排列布阵,统一上色,这种陌生又熟悉的视觉经验,让观众的童年记忆被唤醒,压迫感又被情绪的共振消解。
如果一定要给新作归类,可能「冷抽象」是童振刚试图追问和表达的方向。万物有灵,万物皆可化为点线,进入新的开始。而这批作品如何承担「重启」和「新变」的重任,闪烁着童振刚勤奋与坚韧的光。
展览作品12
水墨:具体 坚忍 好奇 开放
童振刚的手稿和水墨作品,确认了一种当代和传统的链接的新方法:他用水墨这种传统媒介,将鲜艳和朴素、秩序和混乱、陌生和熟悉这些冲突的感受汇集在画面上,说不清来源,这其实也展示了我认识的艺术家童振刚:具体,坚忍,好奇,开放。
而他在这种冲突和纷乱的创作中得到什么乐趣呢?这些看来纷乱无序,平平无奇但鲜艳又诡异的画面,仿佛释放出某种神秘的信息素,让人忍不住深陷其中,童振刚用熟悉的材料和方法,杂糅了他浓烈的情绪--要面对,要妥协,要与之和解的一切境遇--都灌注在作品之中,制造出新的景观。
其实画面本身的无意义,更意味着对不可知的难以把握,人们总是对意义的存在抱有无限的期待。艺术理论家马克费舍尔说,2010年代的「蒸汽波」,可能是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可能发生的赛博未来的悲悼。而童振刚用水墨和电子媒介,讲的其实是同一个抽象故事:是我们对短暂而美好的现实生活、对和平昌明、个体得以肆意发展的全球化时代的追忆。
在以反叛、解构、去中心化为特点的后现代社会中,童振刚是个很难被归类的艺术个体,因为他的创作往往是跨越式的,他对个体感受、充沛想象具有不断现实增强的表现能力,他通过绘画语言来阐述抽象概念,力求极致地将各种颜色、线条叠加,并呈现出清晰的层次感。童振刚的每一次变化都是对「不持久」的理解和体认--他以巨大的工作量来消解无序的日常,用重复的创作方法来提示我们对荒诞生活的抵抗。
迪克*赫伯迪格在《亚文化风格的意义》中说到:亚文化更重要的意义,是它所蕴含的反叛精神,毫不留情的戳破生活的玫瑰色面纱,对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的秩序进行直接的挑战。我理解的童振刚的创作,也许正是在这种精神依托下产生。其实他完全可以复制那些高光时代的微笑的人和鸟,但是他还是选了全新赛道,火力全开,他用多元化的创作方式,消解了单一、严肃的审美范式,「解构--建构」,成为他的认知方法论。
童振刚这段辽阔而孤独的航程,在长夜中飞过65年,他经历过星光璀璨的时刻,更多时候是在无边黑夜中全力以赴。或许百年之后,多少光鲜陆离的现实和荒诞不经的事情都会黯淡,但艺术一定都还在,那是我们共同的信仰与热爱。
朱小钧
2024年3月24日修改于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