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记者昨天获悉,依靠自贸区政策优势,首届自贸区文化授权交易会(CCLF)已定于2014年11月中旬正式拉开序幕,这将为国内外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进入市场的先机。
图片说明: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为企业提升利润空间
“大胆尝试在自贸区内举办文化贸易展会,将为蓬勃兴起的文化产业搭建一个崭新的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总经理的任义彪表示,“我们创办文化授权展旨在充分发挥首个国家试验区内‘先试先行’的政策优势,为国内外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进入市场的先机。”
所谓文化授权,是一种以文化艺术创作为主体的授权类型,即授权商将所代理的艺术家作品著作权以合同的形式授予商家使用,进行商业开发,授权商所得收益将按一定比例回馈给提供著作权的艺术家。主要分为产品授权、数字授权和原作复制授权三种形式。
以一幅名家油画为例,大多数消费者很难负担得起真品的购买价格。而通过文化授权,该幅作品也许能批量印制于瓷器等普通产品之上,使之成为具有艺术特色的艺术衍生品,从而在销售中获得更高的附加价值,“打破了实物文化产品只能销售一次的瓶颈,”任义彪说。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副总经理冯岚看来,文化授权的直接受益者是企业本身。“文化授权将成为传统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帮助被授权厂商找到提升利润的空间。”
审批通关物流大大简化
当然,首届文化授权展的举办也充分利用了自贸区政策优势。
长期以来,举办文化类展会需经过多重的审批核准制度。国际企业参加文化艺术类展会必须办理一系列的入关审批报税手续,文化贸易企业的文化产品进入中国境内,需进行进口保税,缴纳关税,进口设备、物资等一般不享受免税政策。根据自贸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实施原则,自贸区在通关、物流、保险、保税仓储等方面为国内外的文化企业参展开启了“绿灯”。
在文化审批方面,境内外的文化产品内容审批不再需要漫长的等待周期。基地内专门设有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的文化审批受理延伸服务窗口,受理自贸区内的文化内容审批、以提供自贸区内文化企业的方便和快捷。
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境内外艺术品进入自贸区,将不再需要复杂单一的进出口流程,取而代之的是灵活快捷的贸易方式。已投入使用的自贸区内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将以其特许业务为国际艺术品在保税状态下进行仓储、长期展示、交易以及开展保险、鉴定、评估、质押、融资、租赁等业务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交易会将依托和发挥这些特殊功能,为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在展中和展后提供此类特别服务。
防范侵权仍需多方努力
任义彪还提到,迈出授权的这一步,只是万里长征的一个开始。由于国内侵权的现象较为普遍,所以在一项文化产品取得授权之后,如何防止权利被侵害值得关注。
记者了解到,下月举行的文化授权展期间,上海文化贸易语言服务基地、上海文创产业法律服务平台、上海文广局行政事务受理点、上海版权局、中国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等政府及行业机构组成,现场设立“行业咨询区”,为参展商及专业观众提供包括语言服务,知识产权法律保障、行政事务、版权服务等等。
作为此次展出的顾问,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蓝星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文化产品的授权以及之后的权力保护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在其看来,需要双管齐下。“首先需要从合同中明确规定,授权后使用的年限以及具体的数量。”蓝星表示,虽然在具体的数量方面很难核实,但也牵扯出第二点,就是商业诚信。蓝星告诉记者,“在欧美发达国家,对于文化产品的授权已经进行规范化操作很多年了,前面提到的年限以及数量,双方都会严格遵守。可以说,这是成熟商业环境下所促成的一种道德体系。”
据了解,在知识产权法律保障方面,基地引入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法律服务平台知识产权调解中心,帮助中外当事人解决在知识产权领域的纠纷,有助于企业快捷、高效、经济、灵活地处理知识产权纠纷。
继续探索保税展示模式
除了即将举行的文化授权展,一年间,基地于自贸区“保税展示模式”上的探索也可圈可点。
就在不久前,自贸区首次举办了境外图书保税展示,这也很可能是中国保税区内第一次举办的境外图书展。据了解,该展集中展出了约1.5万册境外图书,这些图书多在2012-2014年出版,涵盖物理、化学、经济、医学、法律等门类,涉及英语、德语等多种语言。
据介绍,境外图书展与其他传统的货物展示相似,属于保税性质,“如果要在自贸区外办的话,就要办理一般贸易进口手续,但在区内办,只需要进境备案,现在的状态就是保税展示。”这意味着,国外出版商可以将外文书放到自贸区内保税展示,国内出版商可以到自贸区内进行挑选、商谈以及洽购,如果双方有合作意向就可以引进,省去了跑到国外找书的繁琐。
此外,境外图书在自贸区内展示的审核流程也相对简化了。这次图书展的联合主办方之一中国科技资料进出口总公司,具备引进相关海外图书的资质,相关出版主管授权它们对此次参展图书进行了初审,进入自贸区的流程大大简便,“今后,类似这样的保税展示模式还会继续借用和推广。”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