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推介Recommended更多>>

搜索微信小程序(葡萄酒醑)●茅台国韵系列葡萄酒精心酿造:适合日常饮用、员工福利(M10),喜庆婚宴、公司庆典(M30),孝敬长辈、高端客户馈赠(M35)●

────────────────

【以下内页广告位】

您当前的位置:艺术视点​网 - 教育信息
 

以人民为中心的书法教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战略

发布时间:2020/08/21|作者:艺术视点网|来源:艺术视点网 www.zhhdq.com|浏览:3909次

[摘要]书法是民族文化价值、实用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的统一体现,由此构成了书法教育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目标导向与新时代使命。人民是书法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因此,中国书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必须服务于人民的需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方向。当前,有的书法教育未能突出普遍性,有的书法教育脱离书法本质价值,有的书法教育误导价值取观向。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人民为主体、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以人民是书法教育传承和发展成果的分享主体,推进书法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党的领导,保证书法文化安全,坚定文化自信;构建中国书法文化的世界性传播平台,扩大中国文化的人民共享度,把书法教育深度融入中小学、社区和乡村振兴基础教育和文化建设事业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关键词]书法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人民为中心;文化自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作为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实现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的繁荣兴盛。显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然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而这一切都必须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载体和基石;推广、普及和发展书法教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精神文化需求,是多重目标的共同战略。为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一、书法教育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优秀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结合时代继承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才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就是我们的时代使命。

 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首先要找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以及其所依托的载体。中国文字的产生、演化和发展,就是中华文化绵延发展、生生不息的根,是维系中华文化的血脉,诸子百家的优秀思想和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都是靠文字记录传承下来的。

 中国书法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并在实用过程中渐演成一种艺术形式,是中国人民思想与智慧的结晶。从表现形式看,尽管中国书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区域差异而形成了审美不同、风格不同的书法学派,但构成书法艺术形式的笔画、线条、大小等都深刻地融入了书写者的情感,书法形式与艺术变化都不同程度体现出时代精神、社会生活水平和审美价值观,反映出中国历史的变迁和中国文化的演进,从中也可窥见中华民族的风骨与气度。从书法内容看,汉字由诞生以来就承担起记载历史、经济、社会、风俗、思想、情感等内容的实际功能,它们汇总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成就、人文思想、时代风貌、民族精神等。由此可见,中国书法既有文化价值、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还反映出中国文化与中华民族的精神。事实上,中国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早已被学术界和社会所认同。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法国学者熊秉明,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丰子恺,书法家刘炳森等国内外的学者都对此予以高度评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也认为,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就是以笔墨纸砚的形式、用一个个汉字记载下来的。“学好汉字、写好汉字,已成为关系到坚定文化自信、优秀文化传承、民族凝聚力提升甚至国家文化安全的大事。”由此看来,中国书法已经超越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范畴,而应成为领悟民族精神、连接时代精神,进而增强文化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书法教育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人民需求的满足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终极目标,所以,包括教育和文化等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必须以人民需求的满足。获得感的增进和发展条件的改善作为最高评判标准。因此,《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对社会主义文艺本质的价值的人民性进行了高度论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是人民的文艺,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是人民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更是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之一,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服务于人民和社会主义。书法教育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然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需要,从本质上看就更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精神文化需求、增进人民的获得感、提升人民的满意度的需要。

 (一)人民是中国书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者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回答了经济社会发展依靠谁和为了谁的问题。对于中国书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人民都是它们的创造者,又是这两者物质基础的提供者。人民贯穿于人类历史进步、人类社会变迁、经济社会繁荣的整个过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根本性的推动作用,没有人民群众这个主体和根本,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前进和发展,更不可能有巨大成就。无论中国书法的发展,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其创造主体都是人民;也正是集中了广大人民的智慧,凝聚了广大人民的力量,中国书法才能形成不同风格、不同气派的书法学派,才能创造出日益多元而且精彩纷呈的书法作品;也正是依托于广大人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有永久不衰、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传播力,才能产生出既贴近人民生活、反映时代要求,又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精品。另一方面,中国书法的创造者、教育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弘扬者其所需要的物质资料都是由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和提供的。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的丰富的物质财富作其生活资料和创作资料,中国书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都没有其发展的物质基础与条件,巧妇就难为无米之炊。

 (二)中国书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于人民的需要

 人的需要是多层次、多领域和多方面的,其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都要得到满足,而且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精神文化主要是指人对观念、思想等意识形态的认知与了解,是民族精神的标志,它引导人民追求真善美、追求更高理想。精神文化生活决定于经济基础,是人在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一定程度满足之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和需求。就中国而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已经解决了生存即温饱问题,正处于迈向小康社会的阶段,他们的物质生活的越来越丰富,这必然会催生出他们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里面所说的“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其范围更加广泛、其内容更加丰富,当中必然包括精神文化需求。事实上正是如此,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当今,人民的精神层面需要更多的养料来滋养,以美化心灵,升华灵魂。比如,中国书法不再仅仅是以往少数书法教育者、爱好者的需要,而是成为越来越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不同行业者的兴趣和追求,成为人民大众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通道之一,形成以人民是书法教育传承和发展成果的分享主体。

三、书法教育背离以人民为中心的主要形式与表现

 (一)书法教育未能突出参与的普遍性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是推进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书法教育也是如此。以人民为中心强调既要依靠人民这一主体力量来推动,又要让更大范围的人民大众能够共享发展成果。书法教育的功能和任务决定了它至少具有艺术审美和文化传承两项教育的功能,而且事实上,传承、推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繁荣兴盛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性安排,只有在全民共建、全民奉献、全民共享才能够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够形成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向心力和推动力。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书法教育的政策支持日益完善,书法教育师资力量增强,这都有力地促进了书法教育正在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问题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书法教育在事实上还存在受教育者有限、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这与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当前高校书法教育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书法专业学生的范围,其他专业对书法教育没有严格要求,这就难免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书法教育教学的成果不能惠及更多的学生群体,同时也无形中削弱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动力量;二是制约了书法教育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发挥。另一个问题是,书法教育资源配置失衡较严重,书法教育资源主要集中于城市区域,特别是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区域,而乡镇农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书法资源分配严重不足。这样的资源配置状况其不符合与以人民为中心的,也难以保证让更多人共享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成果。

 (二)书法教育与书法价值脱离

 书法是交流实用、艺术审美和文化传承的集合体,其本身价值应该是集中于交流实用和文化传承而不是表层的艺术形式。书法的艺术形式只不过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一种书面表达形式给人的审美观念而已,而书法以汉字为基础记载历史变迁、时代风貌、民族精神等而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的价值则是根本性的。现实的问题是,在西方各种思潮和思想的影响下,有的学校,有的书法教材,有的书法学习者或书法爱好者,他(它)们的主要追求的是书法表面呈现出来的艺术美,甚至将书法艺术作为学习书法、评价书法的主要目的和标准,这就违背了书法教育的初衷,导致书法教育脱离和书法价值。

 (三)书法教育误导价值取向

 书法的价值主要还体现在文化认同、文化传承、文化创造等多个层面,所以倡导书法教育要面向人民大众,在增强、坚定文化自信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背景下,汉语文化的传承,其中包括汉字书写文化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所以,汉字书法教育作为传统文化教育之一,也应作为战略任务来抓。不得不提出的是,现实中一些人已经扭曲了书法教育的价值取向,一是他们将书法教育主要定位于创造经济效益。如把书法作品等同于其他商品,将历史名家的书法作品珍藏并等待时机高价出售进行牟利;一些商人为达到某种目的把名家的书法作品作为“行贿品”赠送他人以获得某种便利;二是一些领导干部以“书法家”的身份自居或者在与书法教育相关的单位或机构挂名,通过利用自己的“政治身份”为他人“题字”或赠送书法作品,以变相获取经济利益或其他利益。三是背离传统,不认真读帖,不下功夫练习导致“丑书”横行。诸如此类的行为严重背离了书法的本质与价值,不仅不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简直是对书法功能与价值的消解和亵渎,甚至还可能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曲解,这是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相对立的。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书法教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

 (一)以人民为主体推进书法教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书法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事业,是凝聚社会力量、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是提升国民素养、振奋民族精神、重构国家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的大业所需。在现有条件下,以政府来主导推动这一大业是必然的,但人民才是真正的实践者、推动者和落实者,只有依托于人民才能够赢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由此需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形成全民想参与的社会环境,这涉及人民大众对于书法教育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与觉悟,我们应该促使更广泛的人民群众对上述问题有更加全面、客观和深入的理解,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正确的认知转化为思想自觉、行为自觉;第二,要提供全民能够参与的政策条件,构建学校—社区—社会—家庭多元化的书法教育机制,形成覆盖面广、功能完善、引导性强、社会参与度高的书法教育格局:(1)学校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书法教育课程,教材内容优化、师资队伍强化、书法考核规范化;(2)社区应发挥老年人时间充裕、余热度高、经验丰富等优势,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构建平台,成立书法教育社会组织以推进书法知识的宣讲和培训工作;(3)社团和企业可以通过优化书法教育为其服务而推进书法教育与社团与企业的文化共建,以补充、壮大全社会多层次的书法教育力量;(4)家庭要树立重视孩子书法教育的观念,为孩子学习书法创造有利条件,积极配合学校及有关的社会组织共同做好书法教育;第三,要赋予人民有效监督的权利,建立、健全人民参与对书法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监管机制,力求减少和防止异化、丑化书法文化甚至以书法、题字为媒介行贿受贿谋私等违法违纪行为。

 (二)书法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发展要坚持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中心原则

 在今天的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但已经超越对原有物质需要的满足,而且更有不断增长的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因此,书法的艺术审美价值以及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造而来的新时代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新时代人民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人民的需要、国家的需要、民族的需要,也是推进书法教育和推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和出发点。有鉴于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书法教育应处理好以下原则:其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指导书法教育的开展,牢牢把握住书法教育为人民和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原则,立足中国的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的建设大局,在书法作品的创作中融入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内涵、崇高的道德、精湛的艺术,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国家社会文化发展。其二,正确处理好书法创作个性与满足人民需要的关系,因为书法既要追求艺术美,更要体现其社会价值,以服务于人民对精神文化的满足和国家文化建设的需要。书法教育以人民为中心,并不排斥书法创作者对艺术的追求,而是要求其在坚持书法创作规律和尊重书法社会价值的前提下,实现书法作品的艺术创造与书法作者的文化功能的相互融合、高度统一。事实上,不同的书法创作者因思想、情感、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其通过书法作品呈现出来的对世界的反映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表现技巧和创作风格,这就是产生书法艺术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原因。然而,书法的艺术风格可以有差异,但其蕴含的思想和价值导向则必须是正能量的,必须有利于人民正确认知书法文化、中国历史和民族精神,符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目的。其三,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书法创作评价标准,这个标准必须超越于书法作品的创作内容和艺术风格,必须回归更本质的东西,即书法的文化价值。也就是说,书法创作不能停留在对书法艺术审美的层面上,也不能以书法创作者的的身份(如著名书法家、领导干部)为主要评价尺度,只有能够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能够挖掘、传承、弘扬、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书法作品,才具有真正的、更大的价值,这也才是书法创作的宗旨。总而言之,书法创作可以通俗但不能庸俗,可以百花齐放但不能污秽其价值。

 (三)书法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文化自信和保证文化安全

 书法作品内容的真善美及其带来的社会效益是保证书法作品能够满足人民健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前提。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多种思潮激荡、意识形态安全形势严峻,这些因素不仅会深刻影响着书法教育的理念与走向,还可能对书法文化造成强烈的冲击,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因此,仅仅依靠教育主体的自律和书法市场的调节作用是远远不够的,无法监管的,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站在人民的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才能牢牢把握住书法教育的方向并发挥其功能,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丰富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解决好其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是检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贯彻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指标。在书法教育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实现党的领导与服务人民在书法教育工作中的有机统一,坚持贯彻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把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民族文化安全社会效益优先的理念深刻融入到有关书法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各项政策、法律、规章、制度中,从而加大对书法教育的支持力度,通过资金支持、政策引导、社会监管、组织规范等对书法教育的方向、书法作品的内容、书法作品的传播等予以正确的引导和规范,把书法教育与维护文化安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相互结合,严防内容或导向庸俗、低俗、丑陋等的书法作品流入市场,避免在书法教育、书法创作中盲目迎合低俗文化需求、误入单纯追求感官娱乐的歪门邪道,更不能让书法教育和书法创作成为宣扬西方意识形态与低俗文化,甚至是诋毁、歪曲中国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道”,而是要把书法创作、书法文化发展成能够提高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满足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和不断进步的突破口与载体。

 (四)构建中国书法文化的国际传播平台,扩大中国文化的人民共享度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的传统文化精髓,是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得以不断创新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引以为豪的精神动力,也是深刻影响世界文化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就要有大的责任和担当。中国书法教育和中国文化发展要坚持人民导向,要通过书法教育、书法创作等方式,阐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更加深刻地认识以爱国主义和创新精神为基本内容的中国精神,艰苦奋斗、团结包容、共建共享,这就是书法教育者和书法创作者应当肩负的历史使命。需要注意的是,人民并没有明确的区域性和时代性的界限,人民既包括当代的人民也包括后代的人民,民族性才是最大的人民性,这就决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书法教育要面向包括港澳台同胞和一切海外侨胞等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甚至要让世界人民都能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强大魅力并因中国书法教育的发展而受益。为此,中国书法教育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有高度站位、大局思维、长远视角和科学布局,要构建中国书法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平台。一方面,可以将传统的中国书法理念与价值观融入我国文化外交的制度安排,制定传统书法推动文化外交的战略发展规划,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强化中国书法文化在文化外交中的输出功能。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我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中国书法家协会以及国际文化合作协定、与中国书法交流活动(如“文化年”“国家年”“交流年”等各类大型国际文化活动),建立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国传统书法传播格局,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增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以及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五)把书法教育深度融入中小学基础教育和社区、乡村,以书法教育为载体,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书法教育既是文化工程,又是民生工程,要从小抓起、从早抓起、从细抓起。因为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涵盖了各个群体,接受书法教育不应成为少数人或局部人的“特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必须落地于方方面面。而且从教育规律而言,书法教育从小抓起、常抓不懈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目前部分教育行政部门担当不够,整体推动乏力;中小学书法教育理念不清、工作导向不明确;师资队伍建设之后,教师专业成长困难;教科研阵地薄弱,课堂教学常态化建设支撑不足。为此,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改进。一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整体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有组织有计划、有力度地推动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检查、督导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整体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方案,以及开课率、教师配备、教师培训、教科研工作、评价机制、条件保障等方面的落实情况,将书法教育课堂教学常态化建设纳入学校、教育行政领导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持续全面跟踪督查。二是成立书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或书法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和落实课堂常态化教学。理清写字教学、书法教育、书法艺术的含义以及三者的区别和联系,确保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正确方向。结合语文新教材的使用,把书法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校课程、落实到课堂,列出任务书、排出时间表、划定路线图。三是发挥书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或书法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作用,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书法教育师资培训,培训对象重点是语文教师,结合语文教材进行师资培训,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同时对学校可以聘请的社会书法家、书法教育工作者、有书法专长的家长等社会兼职指导教师进行进学校、进课堂的教育教学岗前培训。四是加强书法教育教科研阵地建设。通过落实语文教研员兼职书法教研员机制,开展书法教育常态化建设理论研究、示范交流、经验推广等活动,扎扎实实推进书法教育课堂教学常态化建设。五是加大对中小学、社区及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书法教育专项财政支持力度,建立以政府财政为主,教育、文化、宣传等相关领域和部门合作共建机制,确保书法教育所需经费和设施;建立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激励表彰制度,增强书法教育的激励功能、保障功能和引导功能。六是加强对社会书法培训机构的监管和引导,避免无正规校舍、无正规师资、无正规教材的个体书法培训机构泛滥。

 书法教育从娃娃抓起,今天的娃娃就是第二个一百年的中坚脊梁,在书法教育教学过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民的感情认同和行为习惯。通过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文化立场,通过书法教育培育、构建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1]顾凡.把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贯彻落实到文化改革发展始终[J].江南论坛,2017(7):44.

 [2]盛敦荣:“传统书法教育与中国价值观构建研究”[J].《中国发展》,2017年第3期,第69-71页.

 [3]周娟娟,黎昕.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若干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8):107-111.

 [4]尹冬民.基于教育与传播的视角:中国书法文化走出去的坚守与迎合[J].中国成人教育,2015(24):18-20.

 [5]黄健生.书法教育关系到文化发展和文化自信[N].中国艺术报,2017-5-22.

 [6]盛敦荣:“书法教育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思考”[J].《中国发展》,2013年第六期,第45页.

 [7]李逸峰.文化传承:书法教育的核心内容[J].艺术中国,2014(9):136-138.

 [8]李国泉,周向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J].思想理论教育,2014年(10):38-43.

 [9]张苹,张磊.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转化与历史科学的发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49-52.

作者简介:盛敦荣,研究馆员、教授、书法教育专家,广西书法教育学会会长、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兼职教授,主要从事参政议政课题调研、书法教育、传统文化等方面研究。全国书法教育领军人、全国书法教育名师、广西“德艺双馨”艺术家,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书法教育科研研究20多项,13项学术成果荣获国家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出版《书法教育与文化发展》、《中小学书法学习指导》系列等教材,主持编著60多部书法辞书和书法学术专著及书法作品汇编;近30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独特的“三位一体”书法教育教学法在中小学书法课堂教学中教学实践系列成果荣获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其教育教学成果入选2017联合国总部首届“和平发展领袖网络暨一带一路文化经济论坛联合国艺术展,并应邀出席了奥地利联合国总部大厅举行的开幕仪式,向联合国组委会、联合国副秘书长李勇先生赠送的书法力作赢得了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研究设计“三位一体”书法教育教学八分图等3项国家专利在“第六届中国科学论坛”、“第三届中国发明家论坛”等会议上推广;经常应邀到韩国、日本、新加坡及欧美和港、澳、台等20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书法展览和书法教育讲学;书法作品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总领事大使杨碧伟、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总领事张九桓、中国驻卢森堡大使馆总领事曾宪柒、法国总统希拉克、美国运输部长赵小兰、新加坡国家教育部长曾士生等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知名人士收藏,韩国政府授予“中韩两国人民友好使者”荣誉。

相关阅读
 

艺术视点网 www.zhhdq.com 版权所有,网站内容未经授权禁止使用!备案号:京ICP备20230294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