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24年3月9日-2024年6月9日
展览机构:大观公园
展览地址:昆明市西山区大观路284号大观公园内 (大观楼西北侧乾印堂)
主办单位: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大观公园、乾印堂艺术空间
展览海报
展览介绍:
近看远景
文/薛滔
在观看外部世界进行风景写生时,画家通常会以远、中、近的方式进行。远景如何成为近处的观看对象,这并不是以视觉的方式得出的结果,而是一种感知方式的表达。对于远景的近距离观看,来自于陌生与熟悉的转换,对陌生环境的近距离感知。
马传经1981年出生于山东,2009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对山东和浙江而言,云南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对云南的理解和想象,来自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陌生与神秘的异域风情幻觉,云南对于马传经来说是一片遥远的景色。
《秋日的诗之一·寻觅》石志民
从浙江师范大学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以后,马传经来到西南林业大学任教。此后他便展开了在云南的工作和生活,这期间云南成了他近距离感知的对象。身处其中,对云南的想象变成了日常现实。这种角度的转变,让他对云南的观察与本地画家产生差别。在众多出生于云南并生活于云南的画家中,鲜有用艳丽的色彩来进行绘画表现的。尽管强烈的阳光,四季常绿的植物,有时蓝得发黑的天空,这些高纯度的自然景象是云南的客观现实。但对于生长于云南的艺术家来说,他们会用自然来进行生命流的表达,哪怕是对景写生时,也会在画面中降低纯度以获得更舒适的视觉效果。或者因为长期的视觉适应和生理平衡机制,导致色彩纯度有所变低。相对而言,云南画家对云南的表达多会经过主观处理,而马传经的绘画过程并非如此。由于来自山东和浙江,强烈的对比让他获得鲜明的视觉感知,他的风景往往快速完成,直接表现对云南的直观感受。高纯度的色彩,正是陌生感带来的真实反应。从客观性来说,马传经那些高饱和的风景,才更符合对云南景象的观看,才更能真实准确的反映出他对云南的感知。这或许正代表了云南之外进入云南以后的共同映像。
《别处--吃葡萄的人》石志民
《流水成诗·小寒》石志民
马传经画面中高饱和的色彩非常重要,这正好说明他具有鲜活而生动的感知力。这是生命力的证明,特别在人工智能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来自生命主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显得尤其重要,说明了人之所以成为人而不是工具。缺乏鲜活的感知,艺术创作的价值和意义就会受到质疑。
中文“美学”、“美术”这两个词来自日本对英文Aesthetics与Art的翻译,中国从日本学习过来构成现代汉语。英文Aesthetics的准确翻译为“感性学”,或者意译为“艺术哲学”,词根来自希腊文的“感觉”,有描述规则以外的事物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离开对外部世界的鲜活感知,是无法谈美学的,美学并不是视觉的愉悦“美”,而是生命通过视觉及其它感觉器官对外部世界的反应。所以马传经绘画中那些高饱和度的色彩,表现出他对云南自然景象的真实感知,这个过程是关于美学的,具有美学意义。